正文
7月14日到15日两天, 北京召开了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。
关于这次会议,资本市场最先反应,大A的房地产板块“涨”出了“房地产利好”的行情!
可当会议正式召开之后,大A反而很平静,连一丝小风都没有~
为啥会这样?
因为从会议披露的内容看,并没有出现之前市场预期的“棚改”、“放水”、“拉动房地产”的相关内容。
那么,是不是就意味着中央城市会议与房产无关呢?
我之前就和大家说过,中国文字博大精深,政府文件更是“字斟句酌”的晦涩难懂,在这样的前提下,该怎么理解这次会议呢?
为此,我先后看了官媒和部分自媒体的解读,发现大家都是从这次会议的[历史重要性]给大家做解读的。
有伙伴看到这里,或许会问:什么是历史重要性?
就是以时间为轴,截至目前中央城市会议只召开了5次,其中四次分别是 1962年、1963年、1978年、2015年,第五次就是2025年7月。
之前的四次会议中,深刻影响当代人悲喜的年份就是2015年,也就中国房价第二轮上涨的年份!
从时间前后顺序上看,2015年先召开了中央城市会议,然后才有住建部“千方百计去库存”的定调。
具体的情况和时间,大家看下面的截图会更清楚~
也就是说,2015的城市会议确定了城市的生长方式是“棚改”,然后才有了“一拆一建”千方百计去库存与涨价潮~
所以,城市会议=拉动房地产,这个逻辑就是目前最主流的解读。
那么,我是不是也要这样告诉大家呢?
NO!
反刍其他人的观点,然后写一篇二创文章从来都不是我的风格。
结合这次中央城市会议的内容,我将中国城市城市面临的问题分成两类,即:
[需求]
[伟大]
来,今天的文章就和大家聊聊中央城市会议的内容,以及这次会议对所有普通人的影响~
01
首先、城市生长的蓝图。
大家对城市并不陌生,但被问及什么是城市的时候,我想大多人都会词穷~
那么,什么是城市?
只有真正意义上理解[城市]二字的含义,才能明白中央城市会议召开的意义,以及会议内容意味着什么~
关于这一点, <求是> 网在今年7月8日发表的文章《城市更新,更新什么》中有这样一段话:
城,所以盛民也
这句话简单粗暴的直译,就是容器,
也可以解读成城墙围绕形成的人类聚居和生活场所。
我知道,上面这些字大家都认识,但就是感觉“陌生”,为了便于大家理解,我用图文结合来说说。
来,看图
第一张:巴萨罗那
第二张图:纽约
第三张图:东京
第四张图:上海
上面四幅图,是以“上帝视角”俯视的城市局部图,通过这四张图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:
城市与城市的生长逻辑并不相同,但每座城市都按照自己的“剧本”在[向外],[向上]生长
那么,中国城市未来是向外还是向上生长呢?
答案就写在“红头文件”中央城市会议中。
来,看会议原文
(原文)优化城市空间结构;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,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;
那么,什么叫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(会议原文) ?
答案是城市肌理的改变
该怎来理解这句话呢?
来,看看深圳城市更新前后的对比图,这样大家就会看到城市生长的改变,和改变之下的资产逻辑。
重试
我想,这样的图片大家看过很多,除了视觉带来的强烈对比之外,很少有人能明白:同一块土地之上,两张图呈现了时间、产业、人口、财富的变迁逻辑!
关于时间,不得不多说一句:为什么中央城市会议不是年年开,不是三年或者五年开一次?
原因很简单,就是城市的生长不是一朝一夕,
所以每次中央城市会议召开的间隔时间都很久,但每一次会议带来的影响也都是中长期的。
关于产业、人口、财富的变迁逻辑,大家再看看下面这张图,
这是深圳40年的城市生长对比图,也是深圳房价从1000元到10万元/㎡的财富递进逻辑~
文章看到这里有人会说:呸,忽悠,中国城市化已经达到了65%,拿过去40年的发展来说事,没有用啊!
确实!这次中央城市会议也将时代背景做了精准概况——
即,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(原文)。
什么是增量扩张?
最简单粗暴的解读就是新区、新城的建设,也就是成熟向外生长为主!
什么是存量提质增效?
就是城市更新,就是城市之内,向上生长为主!
大家要明白,城市的生长从都不是杂乱无章的排序,
每一栋建筑,每一条街道都是按照经济效益,也就是普通人口中的财富逻辑来划分的,
而中央城市会议明确的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屋改造,也必将是一场财富再分配的盛宴!
我知道,这么说大家可能不理解,换个角度给大家说说。
我问大家:
为什么城市核心区租金最贵,都是金融企业租赁,为什么城市郊区租金最便宜,都是制造业或者小作坊租赁?
换句话说,是产业决定了租金的高低,还是租金决定了产业?
答案是租金决定了产业,也就是“价格”决定了城市产业的布局。
所以,城市生长遵循经济法则。
那么,结合中央城市会议,(原文)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城市动能,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来看,未来最具经济效益的地方是哪里?
来,结合图给大家说说
上图是卫星截图,展现的是深圳房价最贵、最核心区域福田的情况,而上图画红线的位置就是城中村!
未来十年,这些红色区域的城中村,将拆迁变成整备土地,然后进入拍卖—开发-建设-商品化销售的环节~
而这,就是未来10年城市生长的逻辑:从过去增量的向外生长扩张变成了向上生长的增质提效~
从经济效益角度看,未来城市中心地段的城市更新一定是“新高度”,
至于是建筑新高度,还是房价新高度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。
但可以肯定的是:随着城中村改造,城市中心地段廉价的租赁房源将会成为过去。
所以,什么是城市?
城,盛民也!
市,效率也!
城,发展需求就是住房和交通;市,效率就是资源分配的逻辑,
所以城市的发展一定会以经济效率为准绳,来分配城市的一切资源!
所以,本次中央城市会议语境下的[(原文)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]不是保障+市场的双轨制,而是土地财政-开发商-商品房供应来源的将加大城市更新的比例。
文章至此,在结合之前各个城市住建局更名住建和城市更新局来看,预判大致趋势如下
1、土地财政不再全部依赖新区、郊区土拍,而是增加了城市更新单元的产能释放;
2、城市核心地段的房价仍然会上涨,道理很简单,城市更新会带动成熟区域的资产价格上涨;
3、租金必涨,这点之前的文章《》也说过
4、未来部分城市无房可售。
当我们的一线城市,比肩东京、纽约、曼哈顿的时候,城市核心地段的 新开发项目将少之又少,彼时“新房”就是无房可售的状态。
随便买房的逻辑已经发生了改变,资产配置推荐阅读文章《》
02
其次,取舍的伟大。
什么是伟大?
二选一的选择题:拿走100万,还是救1名落水儿童?
拿走100万是人性,放弃100万救落水儿童就是伟大。
一座城市,一座未来10年将进行城市更新的城市,如何与“伟大”扯上了关系?
答案很简单,就是放弃部分经济效益让文脉建筑得以延续和共生。
这点看看中央城市会议的原文,大家也能明白一二。
(原文)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,完善城市风貌管理制度,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、人文地理、自然景观
城市,不仅仅是人类发明出来容纳肉体的“容器”,它也是居住者活生生的社会文化。
一座将历史建筑夷为平地,新建筑拔地而起的城市,经济效益再好也是悲哀的,
因为过去的经济繁荣造就了今天的伟大地标,比如故宫、比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。
而今天的经济繁荣会给未来带去新的地标建筑,这就是历史,这就是文脉,也是一座城市连接新旧、过去和现在的脉络,
这个维度不细说,大家只要明白“中央城市会议会强调保护历史文脉建筑”的基本逻辑就可以了。
随便买房的逻辑已经发生了改变,资产配置推荐阅读文章《》
03
最后简单说几句,
期望是期望,现实是现实,不要错把期望当现实。
期望房价下跌,是所有没有买房人的期望;
期望房价上涨,是所有地方城市+银行+房东+企业(上市公司资产)的期望;
两种期望交织到一起就是现实。
而未来,就是城市进入存量时代后,生长的逻辑将发生量和质的改变,而这个改变带来两个直接后果,影响所有普通人:
城市生长,租金会涨、核心地段的房子会涨~
中房、美股、日债,家庭资产配置该怎么做?扫描下方二维码,我们在内部直播中告诉大
老实做人,踏实写文,不鼓吹,不煽动,让你明白房产这回事!
原创不易 点赞支持
牛策略-牛策略官网-免息股票配资-配资公司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